一、白条猪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稳步上行;周后期稳步回落。
5月6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6.75元/公斤,比上周同期(4月29日)的17.75元/公斤下降5.63%;比上月同期(4月6日)的15.15元/公斤上涨10.56%,比去年同期的24.05元/公斤下降30.35%。周环比明显下降;月环比明显上涨;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末价格同比下降33.02%,本周末价格同比降幅略有收窄。
本周日均上市量为1586.43头,比上周(4月23-29日)的2065头下降23.18%;比前2周(4月16-22日)的1765.14头下降10.12%;比前3周(4月9-15日)的1661头下降4.49%;比前4周(4月2-8日)的1666头下降4.78%。
去年同期,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1182.14头,年同比增加34.20%,上周同比增加58.0%,本周同比增幅大幅收窄。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比上周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而且在近1个月中,上市量也是比较低的。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环比也是下降的,今年上市量环比下降的幅度略大一些,使得上市量同比增幅明显收窄,但是比去年同期的增幅也还是比较明显的。本周上市量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下降,屠宰厂不敢增加上市量,否则批发价就会降低,屠宰厂就会亏损。
本周白条猪的主流价格是17.5元/公斤,周内受到上市量的波动,价格也出现一些波动,但是仍然是围绕17.5元/公斤的价位运行。从周内的整体价格来看,肉价已经比上月同期有了比较明显的涨幅。这种上涨,主要是政府连续几轮收储托市的成果,也是毛猪价格从谷底缓慢爬出的表现。同时也表明:肉价从春节过后开始连续下滑,这种下滑的势头在4月中旬得到比较明显的扭转,5月上旬,肉价已经比4月中旬提升了1个台阶。
上周中期,因为居民家庭积极储备各种食品,白条猪价格突然发力,大幅上涨。随后,需求降温,肉价也快速回落。进入本周,肉价走势基本上恢复到常态,本周后期的肉价走势,表明肉价在新的价位上重新进入调整阶段。目前看来,短时间内肉价基本上还会围绕本周的主流价位继续调整一段时间,涨跌的幅度都不会太大。
肉价上涨以后,养殖场亏损的压力有所减轻,但是距离完全摆脱亏损,则还需要一些时日。
二、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鸡蛋价格连续下降;周后期逐渐企稳。
5月6日,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平均价是10.07元/公斤,比上周(4月29日)的11.89元/公斤下降15.31%;比上月同期(4月6日)的9.57元/公斤上涨5.22%;比去年同期的9.34元/公斤上涨7.82%。周环比大幅上涨;月环比明显上涨;年同比明显上涨。上周,年同比上涨33.45%,本周同比涨幅大幅收窄。
上周中期,鸡蛋价格出现了1波冲高回落的过程,本周前期仍然延续回落的走势,降幅比较明显。到周后期,蛋价逐渐趋稳。周末的价格略低于此波上涨之前的价格。
本周后期,养鸡场鸡蛋的供应比较充足;鸡蛋的收购过程比较顺畅;市场内鸡蛋的销售比较平稳,价格运行也相对平稳。目前,由于居民家庭鸡蛋储备仍然比较充足,消化这部分储备需要一些时间;餐饮企业暂禁堂食、中小学生延迟返校时间、一些企业倡导居家办公,使得鸡蛋的需求有所下降,鸡蛋的销量还没有完全恢复。因此,本周后期的蛋价低于此波上涨之前的价格。
上周我们曾经谈到:“目前,河北养鸡场鸡蛋的产能正在恢复之中,也有新鸡在相继进入开产期,在正常情况下,供应与需求是基本匹配的。此波居民的集中采购,使得家庭鸡蛋的存量比较充裕,随后的采购量会有所下降,甚至有些居民家庭短时间内不再采购鸡蛋。这样一来,批发市场鸡蛋的销量会比常态有所回落,需求也会相对比较平稳一些,蛋价也会逐渐回归常态”。本周蛋价的走势就是在逐渐回归常态。
有些养鸡场场主看到近期猪肉价格出现上涨,认为蛋价也会随着肉价的上涨而上涨;也有的养鸡场场主认为,肉价上涨是恢复性上涨,养猪场到目前还没有摆脱亏损的状态,而鸡蛋的价格不是亏损的价格,受到肉价拉动的作用会比较小;也有一些养鸡场场主认为,后期鸡蛋价格基本上会围绕本周后期的价格小幅波动,没有明显的上涨或者下降的空间。但是,市场有些商户感觉到,近期鸡蛋的供应链还是比较脆弱的,蛋价波动的频率会有所加快,波动的幅度也会有所放大。我们觉得,蛋价下降会受到养鸡场的抵制,在近期需求比较平淡的状况下,蛋价不具备大幅波动的条件。
三、蔬菜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蔬菜价格走势平稳;周后期连续下降。
5月6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41元/公斤,比上周(4月29日)的3.60元/公斤下降5.28%;比去年同期的2.46元/公斤上涨38.62%。周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上涨。上周末,价格同比上涨50.0%,本周末同比涨幅大幅收窄。
本周大部分时间处于5·1假期,在小长假期间,蔬菜的需求相对比较平淡,市场内蔬菜供应相对充足,蔬菜的整体价格保持稳定。假期过后,需求仍然没有完全恢复,特别是有些地方的员工需要居家办公;中小学延迟返校;餐饮暂禁堂食,蔬菜的需求量比常态有比较明显的下降,也使得节后蔬菜的上市量环比有所下降。
目前,正是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运输距离明显缩短,进京通道相对顺畅,除了有些地方还有临时封控以外,大部分地区的蔬菜都可以比较顺畅的进京,使得供应状况明显好转,蔬菜整体的供应形势已经由偏紧转向了宽松。在供应形势好转以后,需求又转向了平淡,有些蔬菜价格下降的幅度较大,拉动整体价格出现下滑。
本周,价格降幅较大的蔬菜主要有:
山东生产的西葫芦,价格周环比下降32.14%;北京、河北生产的芹菜,周环比下降29.73%;河北、山东的大白菜,周环比下降29.41%;北京自产的平菇,价格下降27.27%;江苏、陕西、河南、河北生产的菜花,价格下降21.43%;辽宁、河北生产的黄瓜,价格环比下降21.21%;山东生产的扁豆,价格下降20%;海南、广西生产的青皮冬瓜,价格下降了18.75%。
本周,大部分蔬菜的价格都呈现稳中有降的走势,也有少部分蔬菜的价格有所反弹,反弹的幅度并不明显。这种大部分蔬菜价格稳中有降的走势,恰恰是蔬菜价格季节性下降的明显标志。
拉动价格下降的原因除了北方产区蔬菜大量上市以外,也与蔬菜需求平淡有关。由于市场上蔬菜的销量下降,商户到地头的收购量也在下降。地头价格的形成,常常是农户依据商户的采购量来制定的。同样的产量,如果去收购的商户增多或者收购量增大,价格就会上涨;如果收购的商户减少或者收购量减少,地头价格就会下降。近期地头收购价下降,除了产量增大的原因以外,也有商户收购量减少的原因。近期大白菜、白萝卜、菜花价格下降,就是这2个因素叠加的结果。
随后,蔬菜的供应能力还会继续有所增强,蔬菜的价格还会继续有所下降,姗姗来迟的季节性下降,在本周表现得比较充分。
作者: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