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条猪价格走势
本周,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反复调整,波动得比较频繁,肉价在波动中下行。
4月14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6.40元/公斤,比上周同期(4月7日)的17.35元/公斤下降5.48%;比上月同期(3月14日)的17.65元/公斤下降7.08%;比去年同期的16.0元/公斤上涨2.50%。周环比大幅下降;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小幅上涨。上周末价格同比上涨16.84%,本周末价格同比涨幅大幅收窄。
本周,日均上市量为1683头,比上周(4月1-7日)的1643.86头增加2.38%;比前2周(3月25-31日)的1679.43头增加0.21%;比前3周(3月18-24日)的1689.57头下降0.39%;比前4周(3月11-17日)的1641.14头增加2.55%。
去年同期,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1629.14头,年同比增加3.31%,上周同比下降2.82%,本周同比增幅由负转正。同比增幅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周环比下降了3.69%,今年周环比却是增加2.38%。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比上周有所增加,也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原因仍然是近期毛猪供应充足,白条猪的供应也比较充足,使得上市量随着需求增加而增加。
但是,由于在白条猪在销售过程中,有一部分是相对比较固定的需求,有一部分需求则是变量,对于变量部分,大部分是随机性的,屠宰厂并不能完全掌控,仅仅是根据前一天的销售情况来确定第二天的上市量,上市量的增减与需求的变化难以完全同步,使得本周白条猪价格调整得比较频繁,价格波动也比较明显。价格波动明显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价格波动的幅度超过毛猪价格波动的幅度,也使得屠宰厂或者屠宰厂的代理商赔一天赚一天,上市量大一天小一天,也有屠宰厂因为亏损较大,入场批发白条猪的活动也是来一天歇一天。所以,从本周白条猪价格的走势图来看,价格也是高一天低一天,波动得比较频繁,价格涨跌不具有连续性。
尽管本周肉价波动频繁,但是波动下行的态势仍然显现,由于毛猪供应充足,近期又处于消费淡季,在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之前,肉价不具备反弹的能力,即便是有几天出现小幅上涨,也仅仅是暂时的波动而已。所以,在短时间内,肉价基本上还会继续维持低迷的状态,难以出现明显反弹。
二、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鸡蛋价格缓慢下行;周中期走势平稳;周后期出现反弹。
4月14日,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平均价是9.89元/公斤,比上周同期(4月7日)的9.59元/公斤上涨3.13%;比上月同期(3月14日)的9.91元/公斤下降0.20%;比去年同期的9.84元/公斤上涨0.51%。周环比小幅上涨;月环比微幅下降;年同比微幅上涨。上周,年同比上涨2.13%,本周同比涨幅继续收窄。
本周蛋价先抑后扬。周前期,蛋价延续上周后期的走势继续下降,随即蛋价止跌企稳,到了周后期,蛋价重新出现反弹,反弹的幅度并不很大。总体上看,本周蛋价实际上是经历了一波小幅波动,涨跌的幅度均比较温和。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还是近期鸡蛋的销售比较平淡,在不断有新鸡相继开产的情况下,鸡蛋产能在稳定增加,而零售终端的采购商在蛋价缓慢下降的背景下又不敢过多地采购鸡蛋,担心自己成为高价格的接盘侠,所以周前期蛋价承压下行,继续下探,下探以后触及到养鸡场的利益,养鸡场对低蛋价产生抵触,蛋价才止跌企稳并略有反弹。如果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本周蛋价的波动与产能无关,与需求无关,仅仅是网络报价对价格进行的调整,不带有趋势性的内涵。
今年蛋鸡的存栏量是超过去年的,鸡蛋产能也强于去年,去年下半年那样高的价位将很难再现,短期内蛋价既不存在连续下降的空间,也不存在大幅反弹的动力,仅仅是小幅波动而已。
三、蔬菜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蔬菜的整体价格运行平稳,周后期连续下降。
4月14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51元/公斤,比上周同期(4月7日)的3.65元/公斤下降3.84%;比去年同期的3.93元/公斤下降10.69%。周环比小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末,价格同比下降18.34%,本周末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年同比降幅收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周环比降幅较大,今年周内降幅相对小一些,使得同比下降的幅度明显收窄。
本周前期,蔬菜的整体价格基本上保持稳定少动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受到上周中后期降温和强降水天气的影响,蔬菜的生长正在经历缓慢恢复的过程,经过约1周的时间,降温降水天气对蔬菜生长造成的影响逐渐减弱,蔬菜的生长速度逐渐提速,供应能力恢复,价格重新进入下行通道,到周后期,菜价回落的速度有所加快。
本周后期菜价回落,主要得益于北方茄果类蔬菜供应能力增强。其中:
产自河北、山东的圆茄,产量增加明显,价格回落的速度比较快,同时,云南圆茄已经到了上市尾期,质量不及前期,价格降幅也比较明显;
山东聊城、德州的西葫芦也是生长速度加快,产量明显增加,价格环比降幅较大;
产自山东、辽宁、河北的尖椒、柿子椒由于多地的椒类同时上市,供应量明显恢复,价格降幅也相对大一些;
特别是山东地区生产的豆角类蔬菜,由于产地增加,供应量加大,价格降幅也同步增大。此前山东豆角主要产自聊城,是暖棚生产的,到本周,山东淄博、泰安、临沂、潍坊、菏泽多地都有豆角上市,快速取代了南方产区的豆角。随后,海南、广西的豇豆、云南的架豆、豆王也会从北京市场全面退市;
内蒙赤峰、河北衡水的西红柿,在本周后期也逐渐进入上市高峰期,西红柿的价格在周后期降幅比较明显。此前,自从四川西红柿退市以后,北方产区的西红柿的产量一时难以及时弥补供应缺口,西红柿的价格经历了1波快速上涨的过程,到本周后期,北方产区西红柿的产量上来以后,价格正在明显回落。据悉,北方产区的西红柿种植面积较大,后期的价格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目前就正处于供应能力增强、价格逐渐回落的过程中;
辽宁朝阳、河北廊坊、山东潍坊的黄瓜价格在寒潮天气过境时曾经出现反弹,进入本周以后,河北、辽宁、山东黄瓜的价格先后出现回落,回落以后的价格甚至低于上涨之前的价格。
在北方产区茄果类蔬菜价格下降的同时,北方产区部分叶类菜的价格也在下降。
比较明显的是北方地区冬储的大白菜和山东今年的新白菜,近期正在经历卖难阶段,冬储大白菜的市场价甚至低于去年秋季入库时的收购价;山东新白菜由于种植面积大,产量明显增加,有些商户此前曾经向农户订购,已经缴纳定金甚至是包地的收购价,由于市场价格低廉,有些包地的商户宁肯舍弃定金也不再砍收地里的大白菜了;
圆白菜的价格也经历了下降的过程,近期河北、江苏、山东等地都有圆白菜进入收获期,多地的圆白菜同时上市,导致市场上圆白菜的价格降幅比较明显;
此外,由于近期气温比较适宜小品种叶类菜的生长,油麦菜、散叶生菜、菠菜、韭菜、茴香、小油菜、小白菜、苦菊等的价格也保持低位运行的状态。
除了北方产区一些蔬菜的价格出现下降以外,南方产区也有部分蔬菜的价格在下降。比较明显的是广西新一茬的青皮冬瓜、金丝南瓜、贝贝瓜开始上市,并且上市量逐渐加大,市场上大南瓜、小南瓜的价格都有程度不同的下降。
本周,也有少数蔬菜的价格出现反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生姜和土豆。前年生姜获得大丰收,去年春季生姜的价格跌入谷底。但是进入6月份以后,山东地区降雨量较大,地下水水位上升,山东在地窖储存的生姜被雨水浸泡而退出交易,去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又明显压缩,导致生姜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前期,进入今年生姜的种植期,山东、河南都有生姜扩种的现象,一些商品姜转变为姜种,被种到地下,使得近期生姜供应偏紧的状况有所加剧;云南新土豆实际上是扩种的,但是云南地区冬季也出现低温雨雪天气,一些土豆受到冻害,使得土豆减产,近期,云南土豆已经到了上市尾期,后续上市的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交界一带,上市期有所推迟,而且产量暂时也不充裕,近期的收购价比市场价还要高一些,暂时难以上市,导致冬储土豆和新土豆的价格仍然保持坚挺并且还有所抬头。
蔬菜的供应形势总体上是逐渐向好,但是向好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目前就正处于逐渐向好的过程中,是“逐渐”向好,本周后期菜价明显回落就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明。
作者:刘通